顯示具有 股市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股市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台積向英特爾宣戰 全面追趕10奈米製程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新竹報導】
2013.04.23 02:47 am

台積電共同營運長暨執行副總蔣尚義昨(22)日表示,台積電以前與英特爾「河水不犯井水」,但隨著英特爾開始搶台積電的生意,台積電將加速發展先進製程技術,希望在10奈米領域全面追趕上英特爾。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先探/謝金河:塞浦路斯危機後的新轉機

2013/03/22 11:36
【文.謝金河/專欄;先探周刊授權刊載】

今年以來,一直風平浪靜的全球市場,突然傳出塞浦路斯準備向銀行存款戶收「存款稅」,也就是對金額在一○萬歐元的存款戶課六.七%的稅,超過一○萬歐元的則課九.九%。「存款戶課稅」在台灣是罕見的大新聞,一般人覺得存款利率低已經很不得了,怎麼還課稅,一定百思不得其解。

張忠謀:三星可畏 嚴陣以待

【中央社╱台北22日電】2013.03.22 05:47 pm

周刊報導,三星推動「滅台計畫」,台積電是三星鎖定的下一個對象;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三星是可畏的對手,我們嚴陣以待,應對策略當然有,但不便透露。」

今周刊報導,2008年金融海嘯後,三星(Samsung)最高經營決策會議決定一項「Kill Taiwan(幹掉台灣)」計畫。在打遍台灣科技產業界後,接下來「狙擊台灣」的第4步,就是瞄準台灣科技業龍頭鴻海與台積電。

三星滅台? 王振堂:不可能

【聯合晚報╱記者呂俊儀/台北報導】2013.03.22 03:43 pm

世界是多元的,一家公司很難把生意全做完。今年全球平板電腦上看兩億台,將是轉折點。

日經:Panasonic研發出效率全球最高的太陽能電池

作者: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 鉅亨網 – 2013年2月11日 下午12:01

《日經新聞》報導,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測試結果顯示,Panasonic Corp (6752-JP) 的太陽能電池樣版的轉換效率達到24.7%,為全球最高數據。

三星滅台計畫

今周刊 – 2013年3月20日 下午2:30

2012年,是台灣電子業最辛苦的一年,不僅出現DRAM、面板、LED等大幅虧損的「慘」業,甚至連台灣最驕傲的手機品牌宏達電,也都受到嚴重打擊,而「禍首」就是三星。

事實上,三星是有計畫的瓦解台灣電子業,2008年金融海嘯後,三星最高經營決策會議決定了一項「Kill Taiwan 幹掉台灣」計畫。一位台籍三星主管回憶,「那天會中談的話題就是,如何幹掉台灣(kill Taiwan)!」也就是要把過去的「眼中釘」一一逐出市場。而四年來三星確實打趴了台灣的DRAM產業、打垮面板雙虎、重傷宏達電,現在矛頭更指向鴻海、台積電。

未報持股變動 佳世達董座李焜耀遭訴

【經濟日報╱記者龍益雲/19日電】 2013.03.19 09:18 pm

佳世達董事長李焜耀等3人涉嫌未申報部分持有股票變動情形,桃園地檢署19日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起訴。

除李焜耀,遭起訴的還有佳世達前任董事兼總經理李錫華、前資深財務副總經理游克用。

友達發行ADR籌96億 李焜耀要靠OLED雪恥

2013-03-17 16:50 中時雜誌
報導/吳嵩浩 攝影/中國時報系 編輯╱李秋絨


時報周刊第1828期
蛇年股市開紅盤,特別是李焜耀領軍的友達,開春就連開2根漲停,原因是友達公告董事會決議辦理增資,要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可能募得的資金規模約是新台幣76億到96億元。

李焜耀違反證交法 遭訴

2013-03-20 01:20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袁顥庭/台北報導】

 佳世達(2352)公司董事長李焜耀等3人,涉及未申報部分以童姓等員工為「人頭」所持股票的變動情形,違反證交法財報虛偽記載罪嫌,昨(19)日被桃園地檢署提起公訴。

 佳世達委任律師針對該案指出,尚未收到起訴書,對實際內容尚須了解。不過此案是檢察官把單純的漏未申報持股行政罰問題,無限上綱到財報、年報虛偽登記的問題。李焜耀、李錫華、游克用等三人,並未參與財報及年報的編製,如何可能為虛偽登載?我國司法史上,也從無此類因露未申報持股而被起訴或判決的案例。檢察官此舉,在法律似非正確。未來將向法院詳細說明,以爭取清白。

聯發科 晨星合併基準日再延

待中國審查通過 聯發科:合併目標未變
蘋果日報 2013年03月19日

【陳建彰╱台北報導】聯發科(2454)與F-晨星(3697)的合併案昨已通過南韓公平會核准,但因中國部分仍在審查階段,為避免無法趕在5月1日前通過,昨日宣布,將合併基準日延後至8月1日,聯發科表示,合併的目標並未改變,只是仍待中國主管機關審查結果而定。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OBU與DBU業務內容比較


項目
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
外匯指定銀行(DBU)
1. 匯款申請人
限外國人、法人
本國人
持有我國居留證的外國人
2. 收受外匯存款及放款對象
境內及境外客戶
境內客戶或外人有居留證者
3. 金融相關法規限制
僅受OBU條例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限制
須受相關規定限制
4. 收受外幣現金
不得收受
5. 外幣與新臺幣間匯兌
不得辦理
6. 直接投資與不動產投資
不得辦理
7. 存款準備金之提存
免提
視中央銀行政策而定
8. 應繳之稅負
A .所得-營利事業所得稅
對境外客戶放款利息收入-免徵 (依國際金融業務第 十六條規定)對境內客戶放款利息收入-15%
需依法繳交相關稅賦與扣繳稅
B.營業額-營業稅
對境外客戶之銷售額-免徵
(依國際金融業務第十四條規定)對境內客戶之銷售額,徵免依照營業稅法規定辦理
需依法繳交相關稅賦與扣繳稅
C.使用憑證-印花稅
免徵(依國際金融業務第十五條規定)
需依法繳交相關稅賦與扣繳稅
9. 客戶利息所得應繳稅負
境外客戶利息所得-免徵
境內客戶利息所得徵免依照所得稅法規定辦理
併入綜合所得稅申報(27萬元)
10.呆帳準備之提存
免徵
應提
11.特許費
按年徵收(80萬元)
免徵
12.結匯方式
不收新台幣現金或支票,以在OBU有開立外幣帳戶的公司或個人為限
客戶以新台幣現金結匯(買美金等)即可辦理匯款
13.央行外匯申報相關規定
無須填寫申報書
匯款金額超過50萬美元,須填寫申報書
資料來源:鑫安國際顧問有限公司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瑞典「犀利哥」投資致富 遺產超過5000萬!




怎麼這麼厲害!!



瑞典「犀利哥」投資致富 遺產超過5000萬!
(2010/04/02 11:37)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瑞典一名以拾荒為生的男子,長年在街頭撿拾瓶罐,還在垃圾桶內找食物充饑,但他過世後,竟然留下超過新台幣5000萬元的遺產。原來他平日鑽研國際金融市場,靠著撿破爛省下的小錢購買股票和基金,由於投資眼光精準,竟然賺了大錢成為千萬富翁。

常年以拾荒為生的庫特戴格曼(Curt Degerman),他每天都在街頭收集瓶瓶罐罐,還在垃圾桶中找食物果腹,當地民眾都以為他是個遊民,誰也沒想到這名「瑞典版犀利哥」竟然是名千萬富翁。

原來戴格曼除了拾荒之外,也愛鑽研國際金融市場,他幾乎天天到圖書館看投資雜誌以充實知識,然後利用賣瓶罐攢下來的錢投資基金和股票等,竟然賺了大錢,但他沒有放棄拾荒,還是住在滿是垃圾的小屋內。

他前年因心臟病過世,留下的財產包括現金和124條的金條,甚至還有兩棟雖然破舊但地點不錯的房產,總值超過新台幣5000萬元。他將這些遺產全部留給生前常來看望他的表哥,而他的傳奇故事也在當地廣為流傳。(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Google不回頭,恐大傷筋「股」

Google不回頭,恐大傷筋「股」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

2010.03.21 02:47 am

Google若退出中國搜尋引擎市場,可能不只是Google全球業務策略的一大挫折,也將衝擊向來被視為有無限成長潛力的 Google股價。

過去六年來,Google挾銳不可擋的潛力讓華爾街神魂顛倒,如果Google退出全球最多網路用戶的中國市場,將是頭一次面對未來重要成長管道受阻的威脅。

一向推崇Google為科技成長股指標的投資人,將因Google遭遇的中國問題而重新評價Google股票。考夫曼兄弟公司(Kaufman Bros)分析師凱斯勒指出,若Google退出中國市場,將傷害投資Google的眾多投資人。

自Google在1月中表示有意在中國停止審查搜尋結果以來,股價已大跌近6.3%,19日報每股560美元,市值大幅縮水116億美元;同一期間那斯達克指數上漲3.4% 。

雖然華爾街券商近來紛紛上修Google財務的近期展望,投資人仍大舉拋售Google股票。

根據湯森路透史達麥(Thomson Reuters StarMine)的資料,過去兩個月來,分析師平均預測明年Google公司的營收與每股盈餘將分別增加3.1%和2.3%。

Google已稱霸美國與全球多數國家的搜尋引擎市場,但在中國卻以大幅落後當地的百度搜尋引擎,屈居第二。Google揚言退出中國後,百度股價已大漲 44.5%。中國是全球網路人口最多的國家,未來也將發展成全球最大的網路廣告市場。

許多分析師認為,Google將另謀管道來加入中國搜尋引擎市場,極有可能在中國境外設立新的中文搜尋引擎網站,不受中國政府對內容的嚴格法規限制。目前網頁搜尋者已可直接從google.com搜尋特定國家的網路內容,並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

不過,只有擅長科技的人才能在中國連接到境外網站,並躲過防火牆過濾。中國廣告商要如何連結至Google的廣告服務系統仍是未知數。

Pacific Crest證券公司分析師韋斯登表示,失去google.cn後,Google扭轉劣勢的機會雖小,但也並非為零。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可能是Google未來在中國市場的重心。Google免費將Android提供給手機廠商,但該系統可讓Google直接接觸消費者,也可能提供廣告與其他未被泛政治化的賺錢服務。(取材自路透)

【2010/03/2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金融交易操作票房 電影變期貨!

金融交易操作票房 電影變期貨!
TVBS 更新日期:"2010/03/21 18:22"

期貨交易一般都是以傳統的農作物,像是大豆或棉花做為標的,不過最近美國即將要推出一個新的金融商品,把電影當做期貨商品,操作的方式就是把還沒上映的電影票房當作到期價格,讓民眾進場押注,如果大賣可以做多,如果預期票房慘澹也可以看空,美國最快在4月初就可以開放民眾下單,而第一部被當作期貨的電影,可能就是強片鋼鐵人續集。

2年前,小勞勃道尼穿著鋼鐵裝,席捲票房,當時創下全球1億美元的佳績,續集要在4月份登場,卻有可能再創下一個紀錄,就是第一部被當作期貨交易的電影。

把電影當期貨,就是在預測票房,假設票房目標是1億元,一口100元,那票房如果開出紅盤 3億,按比例就能淨賺200,但如果票房慘兮兮只賣500萬,換算就賠50元。

所以像是「海角七號」這類的電影,開始不被看好,但後來開出5億3千萬台幣的票房,如果慧眼獨具,大量買進,投資者就有可能一夕致富,只是會不會有人炒作,故意抬高或打壓票房,製作片商似乎信心滿滿。

不過也別以為高成本大製作的電影,都能像阿凡達一樣熱賣,畢竟觀眾胃口難預測,大家看好的強片也常常賣垮,不過美國發行電影期貨的證券機構還是信心滿滿,預測會造成搶購熱潮,因為電影人人看,而且猜測票房,總比看大豆什麼時候收成,來的有趣。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微軟12守則 避開反托辣斯地雷

微軟12守則 避開反托辣斯地雷
‧聯合新聞網 2006/07/21
微軟公司19日宣布一套適用全球競爭原則,作為視窗Vista及未來各版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依循的指導準則,以免再捲入反托辣斯訟爭。

微軟總法律顧問史密斯(Brad Smith)說,這套自願性的原則根據微軟多年來辛苦學到的教訓擬成。他說:「身為普及全球的作業系統創造者,我們體認到自己肩負特殊責任,必須在促進創新的同時,協助維持資訊科技業的自由競爭。」根據新競爭原則,視窗Vista電腦的製造商與消費者,將可選用Google、雅虎(Yahoo)等對手的搜尋引擎及其他工具, 作為預設應用程式,不再限定非用微軟軟體不可。微軟希望藉此展現開明作風,但部分業界分析師認為,此舉不過是公關姿態罷了。

視窗作業系統廣獲全球逾90%的個人電腦(PC)使用,讓微軟過去十餘年來反托辣斯訴訟纏身,飽受讓視窗更開放的壓力。歐洲聯盟執委會上周以微軟未充分履行2004年反托辣斯裁決為由,對微軟處以2.86億歐元(3.57億美元)罰鍰,並揚言微軟若不改善,每天將再罰300萬歐元(380萬美元)。

為化解外界顧慮,微軟19日宣布12條規範未來作業系統的原則,其中八條是2002年與美國司法部反托辣斯和解條件的延伸,包括允許電腦廠商在PC上安裝自選軟體,並授權移除視窗內建的若干功能,例如網際網路探險家(IE)瀏覽器和微軟媒體播放程式。

其餘四項原則包括:讓視窗Live網路服務與作業系統分開銷售,並承諾促進「網路中立地位」,意指微軟只設計、授權Vista及後續的視窗版本,不會攔阻使用者存取任何合法網站,或對存取非微軟網站的使用者索費。

這12條原則可歸納成三大主題:讓PC製造商與消費者使用非微軟軟體;提供技術資訊,以便獨立軟體開發者製作與視窗相容的產品;促成軟體跨平台通用。新指導原則將在全球各地實施,而且在美國反托辣斯裁決令於2007年11月局部到期後繼續適用。

木星研究公司分析師韋考克斯說:「這了無新意。」但韋考克斯指出,唯一的例外是,不強求微軟軟體買主使用視窗Live,可讓Google等對手服務更具競爭力,「這倒是意義重大」。

【編譯湯淑君/綜合華盛頓二十日電】

美反托辣斯 奇美電認罰71億

美反托辣斯 奇美電認罰71億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李珣瑛/台南、新竹報導】

2009.12.11 05:45 am


奇美電承認操控面板價格,同意支付罰金。圖為奇美電董事長廖錦祥。
(本報系資料庫)
美國司法部於2006年底對日本、韓國、台灣等面板廠所提出反托辣斯指控,奇美電昨(10)日宣布已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奇美電承認操控面板價格,同意支付罰金2.2億美元 (約新台幣71.06億元)。

奇美電將在第四季一次認列非營業損失,以五年期間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並配合美國司法部進行後續調查。

法人估計,奇美電前三季虧損已達232億元,加計約71億元的罰金,全年虧損金額恐達300億元。群創、奇美電、統寶「三合一」正加速進行,「新奇美」將成為國內最大面板廠。群創主管表示,與奇美電第一次進行合併會談時,奇美電即告知此案,合併進度不受影響方仍以3月1日為合併基準日。

美國司法部2006年開始調查面板廠操縱價格,美國司法部全面調查2001年到2006年期間的面板廠與客戶之間的價格操縱問題,依據犯規次數與規模進行裁罰,奇美電裁罰的金額低於樂金。

目前市場關注的焦點在友達與韓國三星,並預估這兩家公司被裁罰的金額很有可能超出奇美電的2.2億美元。相關廠商表示,愈早認罪,被裁罰的金額可能愈低,官司拖的愈久,恐怕風險愈高。

除了奇美電裁罰2.2億美元外,先前已認罪的廠商裁罰金額分別為韓國樂金4億美元、日立3,100萬美元、夏普1.2億美元、華映6,500萬美元、前董事長林鎮弘與其他經理人並需赴美服刑。

奇美電強調,雙方合併過程中,有關美國司法部調查操縱面板價格之事已經提出討論,實際裁罰的2.2億美元也落在原先預估的金額範圍之內,雙方的交易是在相關資訊完整的情況下完成,群創對相關的情況已有足夠的認知,提前結束這個不確定的變數。

由於奇美電與群創合併的換股比例已定,奇美電被罰2.2億美元,同步影響群創,奇美電昨天股價下跌0.7元、以20.8元作收、群創下跌1.3元、收45.45元,同時市場也認為友達可能也有鉅額罰金的風險,股價下跌 0.5元,以34.7元作收。

美國司法部指控奇美電在2001年至2006年間與其它企業聯手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司法部並發布聲明指出:「牽涉操縱面板價格的業者,還有一部分是全球最大電腦業者包括蘋果、戴爾和惠普。」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群創合併奇美電 公司名稱將延用奇美電

群創合併奇美電 公司名稱將延用奇美電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2009.11.14 10:21 am


群創宣布合併奇美電子,群創為存續公司,但公司名稱將延用奇美電子。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作好準備迎接通脹和高利率

作好準備迎接通脹和高利率

Arthur B. Laffer

當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奧巴馬總統的白宮辦公廳主任)說危機永遠不應被“浪費”時﹐他只是在闡述一個普遍認可的政治觀念。危機使政治議程和動議的處理速度大大提高了﹐這種效率在安定環境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現在正是如此。

現在﹐我們已經經歷了一年多的嚴重經濟危機﹐預計預算赤字將為GDP的13%。這是二戰以來最大赤字規模的兩倍。一年來﹐美國聯邦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購買了大量銀行、汽車公司、抵押貸款公司、醫療衛生單位和保險公司的股份﹐這一切造成了預計中的預算赤字。

在經濟危機、政府的拙劣反應和接連的經濟低迷下﹐社會保障計劃、公務員和軍人養老金計劃、養老基金收益擔保公司、醫療保健計劃和醫療補助計劃等美國聯邦計劃的無資金準備負債超過了100萬億美元。在美國的GDP和聯邦政府稅收分別只有14萬億美元和2.4萬億美元的情況下﹐這種債務的結果只能是利率升高、稅收大規模增加、以及政府無法償還全部債務。

但像財政狀況一樣糟的是﹐受恐慌影響的貨幣政策預示著更可怕的後果。我們可以預見﹐在今後四、五年中﹐將出現價格迅速攀升、利率大幅提高的情況﹐緊接著就會伴隨像20世紀70年代末那樣對產出和就業的負面影響。

大約八個月前﹐也就是從2008年9月初開始﹐以貝南克(Bernanke)為首的美聯儲(Fed)忽然態度急變﹐大幅增加基礎貨幣──包括流通中的貨幣、會員銀行在美聯儲存有的準備金以及庫存現金──增幅略低於1萬億美元。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賣資產﹐美聯儲控制了100%的基礎貨幣。通過這一激進舉動﹐美聯儲放出信號──它的政策焦點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從反通脹轉到了反通縮。

基礎貨幣增加為原來的10倍﹐增幅為過去50年之最。這大大超出了我們以往的經驗基礎﹐因此很難做歷史比較﹐如果這種比較還有意義的話。基礎貨幣中的流通貨幣──在貨幣擴張之前佔基礎貨幣的95%──增幅略小於10%﹐而銀行準備金卻幾乎增加了20倍。現在﹐基礎貨幣中的流通貨幣佔比僅略小於50%!

銀行準備金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是銀行得以擴張負債﹐從而增加貨幣數量的基礎。

銀行須在美聯儲持有佔其負債──活期存款和其他支票存款──一定比例的準備金或庫存現金。在銀行準備金大幅增加之前﹐銀行的貸款擴張受到準備金頭寸的約束。它們無法向經濟中注入流動性﹐而這正是於2007年開始並持續到2008年的流動性危機中亟需的。但是﹐去年9月以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現在銀行持有巨額超額準備﹐這使它們能夠發放大量新貸款。

從概念上看﹐銀行或銀行體系發放新貸款的方法非常簡單。銀行找到一家它認為信用過關並希望獲得貸款的實體﹐為了換取新公司的IOU(即貸款)﹐銀行為顧客開立一個支票賬戶。銀行方面希望借款人支付的利息高於彌補貸款成本和風險所需的金額。最近時興的銀行“壓力測試”不過是檢查銀行承受不同水平的違約風險的能力。

不過﹐對整體經濟來說﹐重要的是放貸的速度和貨幣供應量的增速。我們這裡所說的貨幣是流通中的貨幣、銀行活期存款、可開列支票賬戶存款和旅行支票的總和(經濟學家稱之為M1)。當銀行的準備金限制被取消時﹐銀行確實需要花些時間發放新的貸款。但是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它們就能發放足夠多的新貸款﹐直到再次受到準備金制約。鑒於基礎貨幣的增加﹐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並最終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利率上升。短期內﹐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還能推高股市、拉低匯率、導致石油和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目前銀行的做法正如我們所料。它們在發放新的貸款﹐增加銀行的總體負債(也就是貨幣)。如今M1的12個月增幅為15%左右﹐接近過去半個世紀的最高水平。

在對整體銀行體系的信心增強的情況下﹐對貨幣的恐慌性需求已經開始消退﹐並會繼續回落。美國經濟產值大幅下滑﹐失業率劇增﹐這也將減少貨幣需求。貨幣需求減少﹐再加上貨幣供應量急速增長﹐這無疑將造成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本身還會進一步減少貨幣需求﹐進而增大通脹壓力。這是一種進退兩難的處境。

很難估計美聯儲的行動給通貨膨脹和利率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坦率地說﹐這是因為在美國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局面。眼下的情況可能遠比70年代的貨幣政策造成的通脹風險要高﹐當時最優惠利率達到21.5%的高點﹐通貨膨脹率的峰值接近15%。金價從每盎司35美元飆升至850美元﹐美元匯率崩潰。那番景象可並不美妙。

如今﹐美聯儲可以(我認為也應該)採取必要措施﹐減輕基礎貨幣毫無理由的增長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後果。美聯儲應該收縮基礎貨幣﹐讓其回到合理的水平﹐可以略微向經濟擴張傾斜。如果沒有基礎貨幣的大規模收縮﹐美聯儲應該提高會員銀行的準備金要求﹐以便吸納過剩的準備金。由於現在銀行能在準備金上獲得利息﹐而且短期利率非常低﹐提高準備金要求應該不會對銀行體系造成太大的不利﹐通貨膨脹減輕的長期收益將比可能的短期成本要高很多倍。

不過﹐我非常懷疑美聯儲是否會採取必要措施﹐防範今後出現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如果美聯儲將基礎貨幣減少1萬億美元﹐就需要淨發行1萬億美元的債券。這將讓美聯儲與財政部未來12個月中發行約2萬億美元債券的計劃形成直接競爭。債券拍賣失敗將屢見不鮮﹐債券價格將暴跌﹐折射出政府債券的供應過剩。

此外﹐我所建議的基礎貨幣的快速收縮﹐輕則會限制銀行放貸擴張﹐重則會使銀行放貸收縮。這正是2000年和2001年﹐也就是美聯儲上一次收縮基礎貨幣時發生的情況。當時經濟迅速跌入衰退。儘管深度衰退帶來的短期陣痛非常劇烈﹐但兩位數通脹造成的長期後果才是毀滅性的。對美聯儲主席貝南克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對我來說﹐問題是如何為我的兒孫們保護資產。

(編者按:拉弗(Arthur B. Laffer)是拉弗協會的主席﹐《繁榮時代的終結:高稅收將如何毀滅經濟──如果我們任其發生》的作者之一。)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如何判斷經濟復甦?三種跡象堪作指標

想要找尋悄然來臨的經濟曙光嗎?下列幾種經濟復甦的跡象,值得注意:
1.企業經理人說情況正在好轉。

股市與美國總統的財經團隊都發出了希望的訊號,但真正重要的是,企業對未來是否呈現出正面的展望。一旦如此,他們就會擴大支出,推升經濟成長。

而衡量企業氣氛的最佳指標,就是供應管理協會 (ISM) 的製造業指數。該指數若觸及 50,並守住該水平,則經濟即屬復甦。

近來該指數仍不佳,3 月指數為 40.8,低於 2月的 41.6。

2.房屋供給開始緊縮。

不動產重挫導致美國經濟陷入了衰退,經濟要復甦,房屋市場必須先反彈。

美國不動產協會 (NAR) 的餘屋數據必須注意。餘屋約相當於 6個月銷售量,代表市場反彈。

該數據已漸有所改善,3 月底,餘屋已低於 10個月供應量,低於秋季的 11個月供應量。

3.臨時僱員。

在經濟復甦的初期,企業多增加臨時僱員,直到復甦確定時,才會增加全職人員。

ASA 員工指數係顯示臨時僱員每周變動的指數。若該指數至少連續 3個月上升,將是利多訊號。

自 2月以來,該指數便呈持平走勢,但至少並未下降。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金管會很頭痛! 壽險業財務 9家淨值為負

金管會很頭痛! 壽險業財務 9家淨值為負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1/18 04:33" 彭禎伶、孫彬訓/台北報導

產險業已退場2家,但30家壽險公司近40年來還沒有任何1家被強迫退場!據保險局統計,去年全年壽險業應增資及已增資金額,逾1,400億元,尚不包括部分壽險公司應彌平的累虧金額,但增資速度趕不上淨值消失的速度,全年約消失3000億元,據壽險業者透露,有公司已靠高利率吸收保費在支應現金流量。

保險局長黃天牧表示,壽險安定基金與產險安定基金未來仍將合併,共同處理保險市場退場問題,但產險公會理事長石燦明表示,產險公司在華山產退場後,所有公司RBC都在300%以上,因此,目前僅剩下壽險的問題,黃天牧說:「保險局會密切注意、積極處理。」

因為34號公報實施及遇上全球金融海嘯,壽險業的淨值從去年初的4,330億元,到去年10月底已降到620億元左右,共有9家壽險公司淨值為負數,RBC需強化的更多達20家左右,就連國泰人壽也破天慌在今年2度增資,增資金額達300億元,新壽亦2度增資,總金額227億元,南山人壽則是因為母公司財務狀況及新台幣匯率波動,去年共增資587億多元。

另外如富邦人壽、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宏泰人壽、全球人壽、保誠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遠雄人壽等也都陸續完成增資或籌資中,到去年11月底,據保險局統計,還有670多億元要陸續增資進帳,協助各公司淨值回穩,RBC能提升。

因應史上最慘的一年,保險局也祭出多項緊急措施,包括允許壽險公司發債,壽險業投資其他同業發行特別股及債,可不必從自有資金中扣除;特別準備金可充當資本;股票等有價證券投資損失只認20%等,讓部分壽險公司增資金額可下降。

但仍是有部分壽險公司淨值已為負100多億元到數百億元不等,仍在尋求自救辦法,壽險市場更傳出有公司現金流量不足,需要借錢或靠高利率來吸收現金。

黃天牧日前指出,去年11、12月隨著各公司增資金額到位,壽險業淨值已回升,比10月最壞的情況好轉;但安定基金規模僅接近200億元,未來如何處理動輒數百億元、數千億元到上兆元的壽險公司退場機制?就連金管會主委陳冲也表示,還要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