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造成恐龍滅絕的兇手是彗星,不是隕石!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造成地震、海嘯與氣候異常的兇手,過去一直被科學家認為是迷航的小行星造成,但美國科學家利用採集的元素深入研究後發現,以殘留的物質與坑洞面積分析,應該排除小行星的嫌疑,短小精悍的彗星才是真正的兇手。
位於現在墨西哥境內,直徑約18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過去被科學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所留下的記號,也是造成當時包括恐龍在內七成生物全部滅絕的歷史證據。不過,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科學家,最近公布研究結果卻指出,造成坑洞的兇手其實不是小行星,而是體積相對較小的彗星。
研究者摩爾表示,過去在地中海一帶,科學家曾發現大量銥(iridium),因此推測為當時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留下,但是經過再次以銥來計算,並比對另一種元素鋨(osmium )後,發現原初數據有誤。最新結果指出,過去引述的銥含量不正確,外太空物體撞擊地球留下的殘骸也未如先前推估的多,推測撞擊的物體體積應該更小,而且行進速度更快,才會造成如此大的坑洞,因此,真正的物體是彗星。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研究者摩爾表示,「具備足夠的能量但質量較小,無非就是指彗星,」而且他認為是「長周期」彗星所造成。
彗星由塵埃、石塊、冰塊及凝結成固態的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組成。6500萬年前地球生物發生大滅絕,科學家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是「肇事現場」,因為當時星體撞擊地球後,產生許多大火、地震與大海嘯,塵灰並佈蓋整個天空,導致地球溫度下降好幾年。
普度大學物理學家強森則表示,「這種推論很有趣,如果兇手真是彗星,那會改變很多原本認知,但我認為當時撞擊地球的星體,還是可能是行星,只是許多殘骸沒有掉落在地球上被人發掘。」
不管是行星或彗星,最近幾年來,外來星體接近地球的新聞時有所聞。今年2月15日一顆編號「2012 DA14」,如約奧運游泳池大小的小行星,以約2萬七千公里的距離「貼身」通過地球,由於它被發現才一年左右,如此近的距離,仍使許多科學家感到驚訝。同一日,俄羅斯烏拉山區則發生不明星體爆炸,爆炸威力還造成一千多人受傷。
小行星一般在太空行進時,速度平均約每秒17公里,彗星的速度則是行星的三倍,為每秒51公里。但仍舊有例外,一顆名為2008 FF5小行星,曾以行星一般速度兩倍速度前進。
這次研究結果已在第44屆「月球與行星科學研討會」會議上發表。
科學家預測2012 DA14接近地球介紹影片,可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5R82NOYO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